脑瘫的表现是儿童在发育过程中运动功能障碍,可伴有视听感觉、行为、智力异常。
但临床实践证明,由于儿童未成熟脑组织的可塑性,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育,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不断改善。如果能早期干预,运动功能障碍等脑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可以得到改善,甚至接近正常。
这就要求医生和家长密切配合,及时掌握高危新生儿的异常症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那么治疗儿童脑瘫有哪些误区呢?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半岁前有不明原因的哭闹、喂奶不好、太安静、害怕时身体僵硬,但他们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年纪小,身体虚弱。
早产儿家长看到孩子翻身、躺、坐、站、走等运动发育落后于其他正常同龄儿童,往往简单地认为是早产引起的,孩子会随着自然生长发育慢慢恢复,往往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
当父母发现孩子在运动中姿势异常时,往往认为孩子的骨骼和肌肉有问题,耽误了就医时间。
一旦医生诊断孩子患有脑瘫,父母往往首先采取的态度是盲目四处就医,希望通过常规的注射、药物来缓解孩子的运动功能不良。
父母把孩子治愈的希望寄托在手术上,而忽视了术后康复训练,导致部分孩子功能改善不明显或复发。
一些中重度脑瘫儿童的家长只希望孩子接受功能训练、组装矫形器等非创伤性治疗,而忽视了长期高度痉挛对脑瘫患儿常见肌肉的不良影响,延误了进一步改善功能的机会。
一些人认为运动训练可以取代一切,一些人夸大了手术的有效性,还有一部分人让脑瘫患儿不分原因进行高压氧治疗等单一治疗。
其实对于脑瘫儿的康复训练,应科学掌握康复治疗的原则,针对不同儿童的不同情况制定有针对性、全面、系统的康复计划。
对早产儿,出生时有窒息史,出生后有病理性黄疸儿,应密切跟踪观察。
如果发现孩子在3个月内容易感到震惊、哭泣、睡眠困难、牛奶无力、吞咽咀嚼困难、听到声音或拥抱、哭泣、独立活动减少、哭泣时头部和身体后退,4~5个月,儿童头仍不直,眼睛不会看物体,不伸手,6~8个月的儿童仍不会独自等待上述表现,父母应及时带孩子去看医生。
包括: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运动训练和上肢作业疗法;促进语言智力发展的语言治疗和音乐治疗;老年儿童特殊教育、体育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应用改善脑组织营养代谢、保护神经元的药物(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等。);减少中医按摩、水疗和手术,改善肢体关节活动范围。
此外,根据儿童年龄和功能障碍程度,使用必要的矫形器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由于脑组织受损,脑瘫儿童的康复贯穿终生。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法,都是综合康复的组成部分。家长和医务人员应树立全面康复的概念。
以上就是关于儿童脑瘫的治疗误区了,如果您有疑问未能解答,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值班老师,如果您觉得文章有用,欢迎转发分享,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