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老师的心目中,相比于成绩上后进的学生,对于行为规范上后进的学生更为头疼。他们无所顾忌,漠视学校的纪律,例如:走廊上肆意地奔跑打闹,破坏公有或私有的物品等。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一心只顾着自己开心,甚至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
尤其是作为班主任,如果班中有个别学生如此调皮捣蛋的话,一定会对自己的班级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么作为教师可以如何做,以减少后进生对班级的影响,甚至能够逐步转变他们的行为,使他们能够成为遵守规范的好学生呢。
追根溯源找原因
在行规上后进的孩子,他们调皮捣蛋的原因很多样,有的可能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的则是想引起同伴老师的重视、还有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总想挑战一下成年人的权威等等。所以作为老师,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追根溯源找原因,从根本上了解孩子的想法。并且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原因对症下药。
有效沟通不能少
面对调皮的孩子,很多时候老师只会依靠粗暴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不仅有的方法涉嫌到了体罚、辱骂等红线禁区,更有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被理解,加重自己的不良行为。所以,在孩子闯祸后,不仅需要和孩子沟通,而且要多问事发的经过以及他要这么做的原因。
有的孩子的恶作剧是因为要引起别人的关注,突显自己的存在感,有的孩子则是想通过一些过激的行为宣泄的情绪,而这都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来了解。有效的沟通才能让老师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孩子明白老师对他的关心。
值得一提的是,有效沟通并非只有事情发生以后才进行,而是要做到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就经常沟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好朋友,经常给予他们指导,做到防范于未然。
严慈相济讲方法
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做到严慈相济,严格要求学生遵照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也要学会给孩子足够的宽松。在这一点的基础上上,需要掌握一些方法,把握好青少年心理学的一些规律,逐步规范学生的行为。
多让行规后进生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值日生,执勤员也能让他们高兴好一会。说不定还能提升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然,孩子的行为往往会发生反复,一些曾经减少频次的坏习惯会重新产生,这都是正常现象,这就需要老师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反复进行教育、提醒。
家校合力很重要
许多孩子的不合理行为表现,往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导致的,所以,为了要根治孩子的坏习惯,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就非常重要了。与家长沟通时,要客观陈述学生的在校表现,并且可以了解学生平时在家的表现情况,掌握更多孩子的信息,并且给家长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以获得家长的支持。
当然,有些家长对待学校教育的态度很强势,甚至会有些敌对,孩子也往往是屡教不改,非常头疼。在这种不利于老师教育的情况下,对于孩子的指导,就要学会保护好自己。对于孩子的行为实事求是,不要过分放大,也不能撒手不管。
行为规范的养成,在于培养出有规则意识,养成礼仪规范,对于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现在都提倡老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每一位老师都有责任让孩子成为懂规则、懂礼貌的孩子,相信老师们也一定会细心浇灌每一颗幼苗,静待花开。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儿童心理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