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里,几乎每个班里都有几个不合群的孩子。他们喜欢自己玩,不愿意主动地结交朋友,甚至有的孩子当别人邀请他玩时也会拒绝。
孩子去上幼儿园,除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应学校生活,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他们接触同龄人,学会与同伴交往。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里不合群,一是他们自己会觉得没意思,另外也会影响到他们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
1、自身性格问题
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在与人相处的过程当中,比较被动,不愿主动与别人交朋友。而性格内向的孩子,一类是先天因素,另一类就是跟后天成长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在上幼儿园以前,有些孩子在家中被保护的非常好,平时只跟家里人接触,而很少出去接触外界环境和其他人。这样就会导致孩子的性格偏内向,不愿与人交往。
2、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经历
有些孩子在幼儿园里不合群,则是因为曾经有过同伴交往的不愉快经历,导致心中有防备。
如果曾经在跟小朋友玩的时候,被抢过玩具或者是被打过,有了这样不愉快的经历,有些孩子就会对同伴交往产生恐惧感,不愿与人主动接触。
3、缺乏同伴交往的技巧
有些孩子是有意愿与小朋友一起玩的,但是却不知道如何跟别人玩。要么是不敢主动去打招呼,要么是行为过火让别人拒绝。
在与同伴交往的时候,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的。如果孩子缺乏这样的技巧,不容易开展同伴交往的行为。
4、家长过多限制
有些家长与孩子的管教,管得特别宽。就连孩子交什么朋友,家长都要严格地限制。“谁谁比较脏。离他远一点。”“谁谁爱打人,不要跟他玩。”
如果家长经常跟孩子这样说,那么孩子就慢慢的不愿意与其他人一起玩了。
孩子不合群,其实大部分的原因都出在家长身上。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讲,性格内向到一点都不愿意与人交往的,这种程度是很少的。更多的还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家长教育方式的问题。
对于孩子不合群的问题,家长一定要有正确的认知,不要觉得孩子小,不喜欢跟别人玩就不玩吧,这也没什么关系。同伴交往对于孩子的身心成长,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其作用仅次于亲子交往。
同伴交往有助于发展孩子的社交能力
在跟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不像跟父母的互动模式,更需要孩子自身主动去进行。并且,在跟同伴的交往过程当中,逐渐学习到了社交的技巧。而社交能力的发展,不仅仅是影响到同伴关系,还会对孩子以后的恋爱、婚姻,甚至是亲子关系,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同伴交往有助于发展孩子的积极情感
良好的同伴关系跟良好的亲子关系一样,都能够使孩子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以满足他们对于归属、爱、尊重的需要。这样的积极情感,能够让孩子的情绪处于愉悦、稳定的状态。
同伴交往有助于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
在跟同伴的交往过程当中,每个孩子的行为模式和表现是不一样的,这就为彼此互相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机会。
同伴交往有助于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
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当中,孩子会跟他人形成比较。在这样对比的过程当中,能够为自我评价提供参照,帮助孩子为形成自我意识打下基础。
孩子在婴儿期就开始能够对同伴的出现或者是行为,做出一些反应,比如观察、触摸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的丰富,当运动能力以及语言能力有所发展的时候,就会促进同伴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儿童心理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