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现孩子说话晚了,很多家长觉得不是太严重的问题,或者听贵人语迟这句名言,觉得孩子的情况会随着成长而逐渐好转。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情况,但是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家长不能掉以轻心孩子的语言发展。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展水平。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用语言符号来表达。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儿童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表达或交流,这被称为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首先,家长应该了解的是,从儿童语言发育的角度看什么是“ 迟” ?
● 一岁的儿童还没有讲出真正的第一个词(比如,“妈妈“,又比如”要“);
● 两岁的儿童还没有50个词的词汇量,还没有开始把两个词放在一起(比如,”要饼干“,”爸爸抱“);
● 三岁的儿童还没有开始出现三个词的简单句子(比如,”爸爸开车车“,”妈妈拿苹果“)。
其次,家长可能要关注的是,语言发育“迟“的儿童是否可以自己赶超上来?
以下是根据大量临床科研得出的数据的一个简要总结:
1.在两到三岁半之间,“语迟儿童”的比例大约是13.5-17.5%;
2.在四到七岁之间,被诊断为 “语言障碍“的儿童的比例是7.4%-9.4%;
3.在四岁到五岁之间,被诊断为“语言障碍”的儿童,语言问题一般会持续,到了学龄以后还会延伸到和学习相关的阅读、书写方面的困难。
事实上,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有很多,如听力损失引起的发音或理解表达落后。或者由于腭裂、智力认知缺陷等生理或病理因素以及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语言发育可能会落后。其中,自闭症或自闭症等常见儿童在语言发育方面往往明显落后。
此外,一些儿童在语言发展的某个阶段会暂时落后。这种类型的大多数孩子都能理解父母的话或一些话,比如一些基本的生活需求词、坐着、吃饭等等。孩子们可以理解父母的简单指示,并遵循这些指示。然而,儿童自己说话较少或较晚,词汇量不如同龄儿童。同时,他们在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明显落后。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孩子说话晚,不需要特殊的干预和治疗,但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语言的时间差异属于正常类别。一些专家指出,当儿童1-2岁时,语言发展处于高峰期。如果发现孩子说话晚,家长必须注意,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或专业机构全面、系统地评价孩子的语言发展。
因此,在生活中,如果孩子1岁时仍然没有语言,我们的父母应该带孩子去评估。如果没有问题,每个人都会快乐,父母可以放心。如果语言发育迟缓,也可以及时干预儿童。如果孩子三岁时不会说话,或者五六岁时不清楚,父母可能会推迟孩子干预的最佳阶段。更多关于“3岁宝宝语言发育迟缓可以自愈吗?家长不要让自己的无知害了孩子”的相关疑问,你可以在线咨询我们的值班老师,获取针对性的分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