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婴儿能清楚地说出妈妈或爸爸时,父母一定也很兴奋。大多数父母会非常关注宝宝的语言发展,尤其是那些说话晚、说话少的宝宝。父母总是在想为什么宝宝说话比同龄的宝宝晚,这让父母操碎了心。
但是也有一句老话,叫贵人语迟,所以对于一些心态好的宝妈宝爸们来说,就不会那么着急。其实宝宝说话晚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宝宝不愿意开口说话,等长大一点自然就可以开口说话了,所以家长们要及时分辨宝宝到了该说话的年龄还没说话的原因。那么普遍意义上来说,宝宝该什么时候说话?说话晚对宝宝的语言发育会不会有什么影响?接下来针对爸爸妈妈们的这些担忧,我们来进行一一的解答。
一般来说,婴儿可以在一岁时说妈妈或啊这样简单的话。然而,由于每个婴儿都有很大的个人差异,每个婴儿的语言发展能力也不同。10个月到1.5岁的婴儿是一般标准,但也有特殊情况。有些婴儿在2岁时可能不会说半个句子或传统的单词。担心的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消除声带和耳朵损伤。
虽然有些婴儿说话不清楚,但他们可以正常说话,他们也知道父母对他说了什么。如果婴儿是这样,他们就不必太担心了。在这段时间里,父母应该注意他们通常与婴儿在一起的时间,尽量使用清晰的声音和普通话与婴儿交谈,例如对婴儿说母亲或吃以及其他与婴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单词或句子。
然而,一些家长会担心,如果婴儿长时间不说话,婴儿可能有听力障碍或智力低下。如果婴儿的耳朵听不见,他就听不见外面的声音。如果他不知道父母在对他说什么,他就学不到语言。有时耳朵可以听到,但由于精神薄弱,他们无法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如果耳朵能听到并理解对方说的话,但语言所需的神经和器官有障碍,他们就不能说话。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及时带孩子去看医生。
1、妈妈多和宝宝说话,不教是不能学会说话的。宝宝的说话能力与身高、体重不同,家长不教是不能提高的。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如果不让宝宝说话,那宝宝长到多大也不会说话。有的宝宝的耳朵听不到声音。耳朵是不是听得到,是宝宝语言进步的第一步。
宝宝在学说话之前,是模仿妈妈的发音才会的。妈妈如果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自然就学会说话了,而不有意识地教宝宝说话,宝宝永远都不会说话。当宝宝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时,他往往会着急、发怒或者哭闹。
2、妈妈教宝宝说话时,发音要清楚准确,让宝宝看清嘴形。妈妈与宝宝说话时,要在宝宝的对面,使宝宝能看清妈妈说话的口形,还要注意说话发音要清楚、准确。像演口技似的说话不动嘴是不行的,因为,宝宝总是看着妈妈的嘴形。
3、制造发声的机会。让宝宝模仿发音:宝宝会用“咿、呀、哈、呜”等声音表达自己的愿望,这就是培养宝宝模仿发音的好时机。当宝宝表达要人抱、要喝奶、尿布湿了时,妈妈趁机替他把这些愿望用简单的词语说给宝宝听,然后等待宝宝的反应。如此天天重复,就等于在他的头脑中强化了这些语言,最终使宝宝的语言模仿变得容易起来。
从正常范围来看,说话的时间因不同婴儿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婴儿说话的程度可能与上述原因有关。父母应该在平时多加注意。如果宝宝到了2岁,却仍然不会说话,或是没有语言上的交流,那么爸爸妈妈就一定带宝宝去医院,做一些必要的检查,查看宝宝是否存在一些疾病。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