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知道,每个小孩的是不一样的,有的小孩说话比较早,有的小孩说话比较晚,这跟学走路的是一样的道理,有的早,有的晚!
有的小孩两岁之前,连爸爸妈妈都没叫过,其他字更是一个都不说。刚过两岁生日,就突然说话了,而且是直接蹦句子。每个孩子对于语言的输入、输出机制会有差别,有的孩子是学一个就会试着说一个,一个词一个词地学;有的孩子是先期只是输入,大人教的其实都装进了脑子,但不做输出,等到他储备好了,会突然开始说,甚至可能是连贯的句子。
图中小朋友为志愿者
我见过一个小孩,差不多3岁才能正常说话,3岁之前说的没有人能听懂,当然宝宝出现这种情况,父母要慢慢开导孩子,坦率的说,对于宝宝这个年龄来说是不正常,但对于不同宝宝而言,一岁八个月只会叫爸爸妈妈是正常的!下面我就针对如何更好的辅导自己宝宝的说话问题!
0-1岁:是咿呀学语和语言辞汇的储备阶段。到孩子8个月时这种发声练习达到高峰,并会改变音量和音词以模仿真正的语言,比如:BABA,MAMA…。(无意识发音,不理解真正的含义)
1-2岁:这时期的语言特色是说单字句,能用手势、表情辅助语言来表达需要;会学小羊“咩咩”叫,还喜欢问:“这叫什么?那是什么?”
2-3岁:由能说短句逐渐变为会使用复杂句,喜欢提问。
1、孩子在表达自己意图的时候,家人切记勿过度满足。例:宝宝伸手一指,嗯嗯。我们就帮宝宝完成。没有给到孩子表达欲望,也不需要语言。正确做法:孩子在用手一指的时候,需要我们帮宝宝表述完整语言和词汇,重复多次并确认。因为孩子习得语言的途径也是需要重复的过程,试想孩子会说爸爸妈妈,也是我们从出生一直说孩子才会的。如果每次都是一指,意愿就满足,那不需要通过语言完成。下意识的让孩子知道语言表达的重要性,避免误导孩子动作可以代表语言。
2、丰富的语言环境。如果孩子生活中,主要照顾人说话就很少,孩子的词汇积累和语音刺激就少。就像我们熟知的狼孩,在前6年的生活环境中,没有语言,之后就不会说,因为没有体验,没有听就导致不会说。我们可以讲故事来给到孩子丰富的语言刺激和积累或多说一些形容词,比如形容零食,可以说:好的、健康的、美味的、脆脆的、圆的等等。但是不能着急,因为语言也是先吸收再表达的过程,就像我们说孩子都是静待花开的过程,一旦到了语言爆发期,孩子会给你大大的惊喜。
3、游戏。可以利用手电筒照嘴巴,发出夸张好玩的声音,引导宝宝张口。只要发出声音就要给与正面的鼓励,先不要着急矫正孩子的发音,因为3岁前有一些卷舌的音还有舌尖前音等,孩子是说不清楚的,例如有的孩子叫:姥姥,叫出倒倒。只要重复正确的就可以。注意成人平时说话语速不要太快,或者发音不清。
4、辅食中注意硬的食物摄入,避免都是流食。随着孩子增长需要吃一些需要嚼和硬的,锻炼孩子咀嚼肌,帮助孩子更好的发音。
5、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兴趣上。孩子会通过他的动作、表情和语言让你知道他在关注着什么。当他指着窗外或者给你一个疑问的眼神时,宝爸宝妈们,这个时候你们就可以用语言表达当时场景:是的,那是一只小鸟在飞。
还有一些方法,每个家庭情况不同,需要了解清楚个别分析会更好。例如音乐能帮助孩子语言,提升听觉记忆力等等。宝宝出生后能自己带就尽量自己带,不要想着扔给爷爷奶奶,父母们多给宝宝一些爱,能让孩子成长的更好。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语言迟缓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