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是儿童语言的爆发期。在此期间,父母的引导得当,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单词和词汇的积累、运用能力都会有质的飞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如果遇到说话晚、说话不清、表达不当等问题,家长首先要看看自己是不是没有正确引导孩子,没有给宝宝进行良性语言训练。
方法一:注意宝宝的复读训练
很多家长其实已经对宝宝实施了这种训练,就是家长向宝宝表达一定的“单字”或词汇,然后鼓励宝宝重复。
(举例子:就像父母第一次教宝宝说话时,让他们学习“爸爸”“妈妈”等词汇。)
宝宝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父母主要关注发音的准确性。宝宝熟练后,家长还需要让宝宝知道词汇的含义,让宝宝真正理解和掌握词汇。家长不要认为重复训练是一种幼稚的行为,是一种只适合婴儿期的行为。事实上,重复训练非常重要,在宝宝的整个语言学习阶段都起着关键作用。
方法二:增强孩子对物体的指读训练
宝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词汇意义后,家长就可以开始结合指读的方式对宝宝进行全面的训练了。
▲指读的初期,家长指着某个物品让孩子进行理解性语言学习。
例子: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游戏“指五官”,就是父母指着自己的嘴巴或眼睛等面部器官,然后让宝宝正确表达父母所指器官的名称 。
▲指读的后期,家长解释物品名称,然后让宝宝进行指读。
(举例子:父母问婴儿“鼻子在哪里?” 然后让宝宝指着自己或父母的鼻子,训练宝宝对词汇含义的理解。)
方法三:平时多让孩子进行认读训练
认读训练是让孩子认识一些非原始体的事物,如影像、图片、标识等。
利用图片照片提升认知:
比如让孩子看到照片上的西瓜,卡通画上的西瓜,甚至西瓜的标志,都能准确地认出它是“西瓜”。让孩子认识一些事物的特征,从而认识一些平面图像上的符号和物体。
结合生活场景应用:
家长也可以结合生活场景训练孩子,比如出门时看到红绿灯,就可以告诉孩子它是什么颜色和形状,让孩子认出来。家长要多留意生活中任何可以利用的细节,这样才能提高宝宝的认读能力。
方法四:引导孩子学习一些儿歌
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进行生硬的语言训练,那么孩子很可能会感到厌烦。因此,家长在训练孩子时,需要掌握多种方法。用儿歌来进行语言训练就是个好方法。孩子们更喜欢音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跟随音乐的节奏。家长可以利用这个功能来教孩子一些语言启蒙的童谣,比如拍手歌等。
方法五:提升宝宝的练习频率
增加宝宝练习的频率,严格来说,应该让孩子多说话。因为对于刚接触语言的孩子来说,语言的魅力是非常强大的。这时,家长要做的就是避免阻碍宝宝的练习,让孩子充分释放自己对语言的兴奋,从而达到多练习的目的,孩子自身的语言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家长在孩子的语言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件事:不要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孩子刚开始学说话,很多时候讲不清楚。如果父母总是纠正孩子,孩子就会害怕“犯错”。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失去说话的动力。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自我修正能力”,家长不应该剥夺孩子的这种权利。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语言迟缓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