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院就诊了一个两岁半的孩子,只是会偶尔丫丫学语的叫几句妈妈,需要吃什么的时候就“啊啊”的伸手表示,他就是不会主动说话,自己想干什么!
孩子的妈妈是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头胎妈妈,她表示她非常的苦恼,已经尽了很大的力气在教孩子说话了;而且这孩子他明明什么懂,什么都明白在心里,表情也那么清楚,怎么就不会说话呢?
其实已经很明显了,是孩子的语言发育出现了问题,而且在和这位妈妈的聊天当中,我得知,孩子的奶奶对孩子十分的心疼,非常的关心,经常“心有灵犀”的帮孩子解决一些小事情。
举例说明,比如说一个奶奶的眼神,他就知道要干什么了,这表面上单纯看上去是爱孩子,但实际是害了孩子!
另外在就诊中我院还观察到,这孩子只能听从一步的指令,如指鼻子眼睛,但不能有多步骤的动作,如果稍微复杂一点,这孩子就会在语言上理解存在较大的不足。
而且在语言上表达也是有欠缺的,比如说他只能说出妈妈,其他的只能用嗯嗯来发音。
在与大人互动玩游戏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明显喜欢玩玩具车,会假装打电话,也会玩躲猫猫等游戏;但整个游戏过程中几乎没有语言交流,他只会通过表情手势来表达他自己的意思。
虽然孩子的能力不足,但我们依旧可以通过他已经具备的能力,比如说在家庭生活中训练。再结合有针对性的口肌和认知思维训练,能进一步的把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起来。
● 给孩子多项选择
当孩子用手表示想要某样东西的时候啊,家长可以拿出一样东西让他自己选择。
假如孩子想要桌上的小玩具汽车,而且你知道他想要什么,你偏偏拿出一个水杯问他:“你是否要水杯还是要汽车玩具?”
如果孩子用手指玩具车的时候,你就一直坚持:“说你要车吗?”,这时候孩子一定会伸手来抓玩具车,你就偏偏接着说:“原来宝宝想要玩具车呀”,然后你把车给孩子!
通过加强重复和强调引导孩子熟悉某个物品的名称,当次数达到一定的频率之后,孩子的大脑记忆力就会将食物和对应的语音连在一起了,时间长了他就会很习惯性的表达了,而且在语言的流畅度上也流畅起来。
● 适当设置障碍
当孩子想要拿东西的时候,当孩子想要吃东西的时候,哪怕孩子已经用手快接触到东西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假装自己不明白他想要什么,从而无意间就会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这种方法对孩子的基础能力表达是要求比较高的,在某种程度上,孩子懒得说的情况下才管用的。
所以说还要求各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啊,多跟孩子做交流,可以做一些玩具编程的游戏,思维逻辑的游戏,从而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语言思维表达能力。
● 可以略过某些步骤
各位家长在和他玩游戏的时候,特别是那种他比较喜欢的游戏,比较感兴趣的游戏,我们可以在某一个步骤前做停顿,让孩子说出相应的游戏内容和步骤和游戏规则。
比如说跑步比赛的游戏,家长和孩子做准备动作后,家长本应该说:“预备跑”,就在这时候我们稍作停顿只说“预备”,然后给孩子一个眼神提示或语言提示让孩子自己说:“跑”。
如果您的孩子缺少我们刚才提的这种几项基础的基本能力之外,我们可以在语言表达、认知、指令服从做功夫。凡事万事开头难,一步一步的去做。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去训练,我想孩子在语言训练和家庭干预的方法上,会得到很好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