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走路早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并不比走路晚的孩子有优势,只要宝宝平衡感达到,四肢力量达到,孩子就自然会走路,这个过程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小孩学步早晚跟体重、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决定。其实大约在7个月的时候宝宝就开始出现行走敏感期,起先宝宝会表现出强烈的行走意愿,拒绝坐着。
据统计,只有大约一半的婴儿是在1岁左右学会走路的,在10-15个月期间学会走路都是正常的。
宝宝走路需要协调3个方面的:肌肉力量、平衡感和性格,而性格似乎是影响宝宝走路早晚的最大因素。 性格温和的宝宝在取得阶段性进步的时候显得更小心翼翼,地面更能带给他们安全感和舒适感,他们是坚定的爬行主义者。 而走路较早的宝宝则更加活泼好动,还没等妈妈拿起相机记录下成长点滴,他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越过了各个成长里程碑。 同时宝宝的体型也能影响走路的早晚,瘦宝宝一般走路较早。
还有一种说法,孩子走路早晚和性格有关,走路早的孩子通常比较自信,因为他相信自己可以做任何事情,所以,他们比较早就开始站起来拿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走路晚的宝宝性格就比较沉稳一点,当他确定自己能够完成某事的时候才站起来行动。我家宝宝就属于特别胆小,也能算是谨慎。
如果家长们想让宝宝早一点学会走路也可以有意识的锻炼宝宝,那在宝宝学步前,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准备:
一:教宝宝走路之前,一定要保证宝宝能在床上或者柔软的垫子上爬行,这是走路的前提,爬行时宝宝不能有打软腿等情况,这说明宝宝四肢不够强壮,还要再继续练习爬行再学走路。
二:在宝宝准备走路之前,选择合适的学步鞋,一定要合脚,标准是宝宝穿着站在地面,脚趾顶到鞋尖,大人可以伸进一个手指。孩子长得非常快,所以要经常不定时的注意看看宝宝脚的尺寸,看看宝宝是否需要换鞋子了。
三:家长抓着宝宝的小手,让宝宝慢慢的学走路,如果宝宝累了就让她休息一下,不要着急,需要循序渐进。
四:可以教宝宝扶着墙或者扶着桌子走路,这样宝宝会不断的增加信心,但是要时刻注意,不要让宝宝跌倒或者碰到桌角,买一些防撞胶带预防宝宝撞伤。
五:对于一些懒懒的宝宝,不喜欢学走路,走几步就耍赖的,我们就可以通过好玩漂亮的玩具来鼓励吸引宝宝,家长在远处放一些宝宝喜欢的玩具,让宝宝自己走过去拿玩具。
以上五个小方法都可以辅助宝宝学走路,但是父母不要过于着急,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他自身的发育密码每种技能都有自己完善的最佳时期,其实只要环境刺激得当,遵照孩子自身发展的顺序发展,不论早晚都会发展成熟,晚一点的在后来的时间里也很快会赶上早发育的,不是说早说话或者早走路就能决定将来的成功,所以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养环境,其余的顺其自然这样才不会耽误孩子的发展。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儿童成长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