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儿童尿床在学龄儿童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许多家长说,孩子都这么大了还尿床,这不进步还倒退了?据有关尿床问题统计,目前5岁以下孩子尿床发生率为5%,而15岁以后儿童每年尿床1-2次还有1-2%呢。我国近年来,儿童所谓“尿床”(遗尿症)有上升趋势,5岁儿童中发生率为15.3%,而5-18岁儿童发生率为7.88%。
孩子经常尿床怎么办?要求得解决的方法,我们还是要了解一下小儿“尿床”的有关概念问题,我们要清楚什么情况下算真正意义上的“尿床”,即医学称小儿遗尿症?
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小儿控尿协会对小儿遗尿症的定义是:
▲ 5~6岁儿童,每月夜间至少发生2次不自主的漏尿(尿床)现象,而且,这种情况至少持续3个月以上。
▲ 7岁及以上儿童,每月至少发生1次不自主漏尿现象,连续3个月以上,无精神和神经异常。
家长们一定要记住这3个条件: 年龄、次数和连续3个月以上。
因为根据孩子膀胱容量及膀胱括约肌及神经调节能力的发育,如果年龄太小,发育不完善,出现“尿床”是再自然不过的现象。据临床研究分析,一般4岁时孩子只能在白天自主控制排尿;而5-7岁孩子才能在夜晚控制排尿。因此,如果不符合上述条件,就不能称为真正意义的“尿床”——遗尿症。遗尿症是涉及泌尿、神经、精神、心理卫生的健康问题。儿童常见病。
1、遗传因素:
首先父母一方或双方有长期遗尿症病史的,孩子发病率分别是50%、75%,同时单卵双胎是双卵双胎的2倍。这是小儿遗尿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2、膀胱发育延迟:
孩子膀胱控制能力延迟,语言、大肌肉发育延迟,动作迟缓的孩子,遗尿症发病率就比正常孩子高。另外就是孩子膀胱逼尿肌发育延迟,控制膀胱逼尿不足,家长说的憋不住尿。
3、觉醒能力差:
孩子睡眠容易进入深睡眠状态,其觉醒甚至唤醒能力差,对膀胱充盈的刺激不敏感,因此容易尿床。
4、夜间多尿或膀胱容量太小:
睡前总是习惯多喝水,刺激脑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于是,就会促进多尿,尿床在所难免。有个别小孩膀胱容量似乎太小,比同龄孩子更不耐受膀胱充盈度,喝一点水会尿很多尿。
5、白天太劳累或精神因素:
有些孩子白天活动量太大,过度疲劳,夜晚觉醒困难,自然就会尿床。
同时,如果孩子最近学习、玩游戏或其它方面受到刺激,精神压力大,膀胱肌控制能力不足,依然会遗尿。
1、规律作息及饮食调理:
我们讲,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是孩子健康发育的基础。我们家长首先要制定规律作息时间表,白天正常饮水,起码达到一天总饮水量的80%;避免给孩子饮用含茶碱和咖啡因的饮料,影响孩子睡眠。晚餐宜早,晚上避免活动量过大、过度兴奋。每天养成睡前半小时小便,将尿排空。而睡前2-3小时不再大量饮水及进食。
2、必要的觉醒和行为习惯训练:
这就要靠家长多操心,首先看孩子入睡时间,一般膀胱充盈时,比如2-3小时,孩子开始扭动翻身,甚至已经有过一次尿床时,就将孩子叫醒,清醒以后让孩子小便,将膀胱排空。同时,始终从小养成日间规律小便,夜间睡前小便的好习惯。
3、行为能力的培养和关心关爱孩子:
首先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尿床,孩子尿床其实没有错,因为他可能膀胱容量、膀胱憋尿肌未发育好,因此,家长千万不要指责孩子,甚至训斥孩子,怎么又尿床了?而是,做家长的一定要有心理准备,要自然的接受事实,每天记录孩子这方面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予以鼓励。
跟孩子做好约定,叮嘱睡前小便,只要开始自主睡前小便,家长就给宝宝一份小奖励,其实,孩子是很在乎爸爸妈妈的鼓励的,这样就会增加他自信心,别的小朋友可以,我也可以。
当然,如果我们经过3-6个月的训练,其结果丝毫没有改变,这时候就要带孩子去医院进一步检查、评估,也许会有器质性病变,要通过药物治疗了。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遗尿症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