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升高,所学课文的篇幅越来越长,每课需要学到的生字相应的也就越来越多。随着学习能力的增强,同学们还要学着总结段落大以及整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有些同学就会感到比较困难。还有的同学平时察觉不到,但在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部分总是失分。这些都是阅读理解能力差造成的。
造成阅读理解能力差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孩子的识字量少。很多书籍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是会有些难度的。小学生如果识字太少,阅读起来障碍就会比较多,不仅会降低阅读速度,在理解文章方面也会存在困难。二、不能正确地对待阅读。阅读是语文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平常的学习中要坦然面对阅读,不能把阅读当作一个任务,而应该是一种习惯,一种兴趣。
一、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学会用眼睛“看”,阅读的时候做到不漏字,不跳行。为了防止漏字,阅读的时候可以用手指指着阅读,这样眼睛随着手指移动就会比较准确地找到阅读的位置。
二、要让孩子掌握好阅读的速度。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有些生字记得不是太牢固。大多数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经过大脑对字的的反应过程,因此阅读起来就会比较慢。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家长不可过分催促。随着孩子识字量的增加,孩子的阅读速度也会慢慢提高。
三、从诵读到默读。对于阅读,大多数人会认为默读有助于思考,但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讲并不是这样,他们的阅读能力还达不到默读的水平,诵读反而有助于他们理解。因此,我们要鼓励低年级的小学生读出声音来,并且还要尽量大声,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小学生的阅读应该从大声到小声再到默读。
四、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识字量的大小对于阅读的影响很大,小学生要想提高阅读水平,必须有一定的识字量。每次阅读的时候要有意地去认识生字,遇到生字可以先根据经验猜测,也可以问家长,学会查字典以后,最好能自己查字典,这样印象会更加深刻。这样坚持下来,就会认识更多的生字,也加强了对阅读的训练。
孩子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要边读书,边思考,边勾划。好的习惯可以使孩子受益终生,坏的习惯可能贻害终生。所以要十分重视对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作为家长只需要引导孩子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自己的联想或想象来理解阅读素材,这样也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