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听指令能力一直来说都是让特殊教育教师和家长头疼的地方,也是自闭症儿童“五不”行为(不看、不应、不指、不语、不当)特征中最直观的表现。那么自闭症儿童听指令的能力到底是在训练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
图中小朋友为志愿者
(1)听指令能力的本质
听指令能力的本质为听者反应能力和语言理解的能力,是自闭症儿童提要求、命名、对话等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
孩子听不听指令其实反应孩子有没有听懂这句话以及孩子知不知道听到别人对自己说话自己需要回应这种基本的社交规则。孩子没有听懂需要快速提升孩子对于名词、动词等各类词汇、短语和句子的理解能力。孩子不知道要回应或没有养成回应的习惯需要重新建立孩子对人的关注以及孩子非口语的沟通互动能力,习惯的养成是一点一滴的,如果开始没有养成回应的习惯,那么后期就会形成他愿意回应时就回应,但是很多时候不进行回应的习惯。
(2)根据孩子的能力选择指令发出的形式和孩子的回应形式
指令发出形式分为口语指令和非口语指令,即要想让孩子站起来,我们可以对孩子说“起立”而可以示范站起来或身体辅助拉孩子起来,具体采用三种的哪种形式还得根据孩子的能力;指令的回应形式也包括两种形式口语回应或非口语回应,一般来说非口语回应会相对简单,即我们说了,孩子去做某事,而不是一上来就要求我说了,你要口语回答。比如要教导孩子“开灯”,要比询问“这是什么”来得简单。
图中小朋友为志愿者
(3)常见的听指令的形式有哪些?
我们通常在训练自闭症儿童听指令活动时比较多涉及到的项目大概有以下三种:听指令做动作、听指令执行步骤、听指令指认物品。其中听指令做肢体动作,是听者反应的基础,其以儿童的模仿能力为前提。比如拍手、跺脚等,必须在孩子已经具备粗大动作模仿能力之后才能做听者项目。听指令指认物品也是我们常见的形式,比如指认卡片、物品、颜色与形状等,很多桌面项目和实际生活都会用到;听指令操作物品或与周围环境产生互动即具体做某项任务,可以和具体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比如扭开旋钮、打开电视、收拾物品等。
(4)听指令的训练必须和孩子的日常常规或日常生活自理练习结合
其实家长在面对孩子不听指令的时候,总是寄希望于老师身上,但是却忽略了家庭才是训练听指令养成良好生活常规最要的场所。比如去开门、吃饭前的拿碗、去学校拿书包等活动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把孩子每天要做的事情变成常规的听指令项目,听到指令后去执行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提升生活自理的能力还能够帮助孩子养成关注他人的能力。
(5)听指令的训练必须和课堂常规练习结合
很多时候作为老师我们可能有时候会过度关注一个孩子在课堂教学项目上是否表现良好,但是与家庭生活一样,学校中每天都会做的事情才是初期训练指令能力的好项目,比如上课前关门、与家长再见、搬椅子、摆桌子、课后收拾等都可以是听指令的训练项目。这些每天都会做的事情真的才是帮助孩子养成听指令能力的基础。
(6)听者反应训练必须注意泛化
我们经常会遇到自闭症儿童有时表现好有时但是又好像不会的情况。很多时候是因为泛化不足,比如有的孩子会在家庭常规中表现很好,但是在其他环境里就会比较差。跟着老师和妈妈表现好,跟着其他人表现差,这都是泛化不足的表现。
图中小朋友为志愿者
泛化的内容包括人员的泛化。同一个指令必须由爸爸、妈妈、老师等人员都能对孩子有效才可以。此外同一个指令还需要变换环境执行,如搬桌椅、指认等,可以用实物指认、可以图卡,可以是桌面指认,也可以是电脑指认,可以在家里、学校、社区等;此外,指令具体的表述也需要泛化。如开始可以是开门、打开门、帮妈妈开门、指一指桌子、桌子在哪里等等需要变化指令方式。
总之对孩子进行听指令能力的训练要从细节、从日常每天都会做的事情开始,要进行人员、环境和语言上的泛化,若孩子没有听懂或不做回应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辅助孩子完成,在日积月累中提升语言的理解和对人的回应能力。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自闭症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