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半夜尿床自己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原因?这种情况考虑孩子患有遗尿症。遗尿是身体发育不健全,排尿神经反射弧建立不牢固,在夜间熟睡时,尿液自动排出。睡眠过深,心理因素及遗传因素等因素有关系。孩子遗尿症,可以试着用行为治疗法,比如,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几秒钟,然后再把尿排尽。或者是定时进行排尿方式训练等,若是效果不理想也可以考虑配合着药物进行治疗,需要注意休息避免疲倦疲乏剧烈活动,晚上不要水分要补充充足,睡觉前注意排尿。
遗尿症病因是什么?
遗尿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原因:①遗传;②抗利尿激素水平不足;③中枢唤醒障碍;④膀胱功能障碍;⑤排尿训练不当;⑥心理因素。大量研究表明,一个孩子的遗尿可以有一个病因,也可能是多个原因共同作用,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遗尿。
遗传,遗尿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若孩子父母都曾是遗尿患者,那孩子便有75%的概率患上遗尿。假如只是父母中任何一方曾为遗尿患者,双方的孩子也有50%的概率,这类孩子通常在达到父母停止遗尿的年龄时,便会不药而愈,也有可能更早康复。遗传基因定位在13号染色体22qll上。国内医学认为遗尿与脏腑功能发育不完善有关,如膀胱发育延迟,功能薄弱,特别脾、肾、肺虚弱而引起遗尿。
抗利尿激素水平不足,正常孩子,夜间分泌抗利尿激素是白天的2倍,在凌晨1~2时会达到峰值,可使夜间尿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是不会遗尿。遗尿症的孩子夜间分泌抗利尿激素水平较低,不能把夜间的尿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所以夜间产生的尿量会增多,超过膀胱的容量,就会遗尿。
中枢唤醒障碍,这类遗尿孩子膀胱充盈和收缩感知功能不全以及过度疲劳致使睡眠过深,导致唤醒障碍,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觉醒。这类遗尿孩子唤醒之后,往往还是迷迷糊糊、半醒不醒。大人把尿湿了床的孩子抱起来,换上干衣裤和床单,仍然不醒,等到第二天早晨醒来,对尿床的经过完全没有记忆。
膀胱功能障碍有两种情况。其一,孩子膀胱功能性容量小:正常儿童的膀胱容量是足够大,足够放下一晚上产生的尿,晚上不会遗尿。遗尿的孩子产生尿量超过膀胱的容量,所以会遗尿。通过对遗尿症孩子进行膀胱B超检查发现,尿床孩子的膀胱容量均不同程度地小于正常儿童,平均要小50%。其二,敏感性膀胱(对贮尿的敏感性高):这类孩子膀胱长期处于收缩状态,一有尿马上就要尿,常有白天或睡前的尿频、尿急甚至尿失禁的情况。
排尿训练不当,主要是孩子小时候长期戴尿布湿、有些家长在孩子躺在床上睡眠时替他们接尿等,造成孩子睡眠中排尿的习惯,久之习惯很难改,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的问题。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主要有:突然入托、搬家、家中变故(父母吵闹、离异等)、黑夜恐惧造成孩子的精神紧张和情感危机,会让长期未遗尿的孩子再次尿床。
如果孩子真的存在夜间遗尿症家长也不用过于担心,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可以治好的。孩子的心理较为脆弱,千万不要斥责孩子,造成孩子心理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