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西南儿童医院一城两院科研院长徐磊院长、王霞主任与吉利学院李妍伶博士团队联合所著的研究论文《EEG-Guided Adaptive Learning: A New Neuroeducational Approach to the Facilitation of Cognitive Control in ADHD Children》(EEG引导的自适应学习:一种促进ADHD儿童认知控制的新型神经教育方法),正式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Child: Care, Health and Development》,这是西南儿童康复医院2025年度发表的第5篇SCI论文,该论文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精准化康复干预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这也是医院在临床科研创新与转化取得的又一次突破。
论文原文
《Child: Care, Health and Development》是由Wiley-Blackwell出版集团发行的跨学科权威期刊,创刊50年来持续被SCIE、SSCI和Scopus三大国际权威数据库收录,是聚焦儿童健康与发展前沿研究的学术高地,也是全球儿科临床、发展心理学及康复医学领域的重要学术阵地。
期刊封面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高发于儿童、青少年阶段的精神神经发育障碍,其影响可延续至成年期,对个体的学习能力、行为调控及心理健康构成多重挑战。本次研究成果直击ADHD儿童注意力缺陷与学习困难的核心问题,创新性地提出将EEG神经反馈技术与自适应学习系统深度整合实现精准干预的新路径。通过为期8周的随机对照试验,团队验证了该方法在改善ADHD儿童的脑功能、行为、学业方面的显著效果,突破传统干预瓶颈,有望阻断“成绩下滑、情绪失控→心理压力→社交障碍”的恶性循环,为全球ADHD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注入了新的希望与活力。
谈及研究初衷,徐磊院长表示:“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A娃的困境不仅仅是学习问题,更是心理与社会适应的双重挑战。注意力的失控常常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加剧家庭亲子关系紧张,而伴随出现的多动与冲动行为则给他们的人际关系带来显著挑战。传统干预方式往往‘治标难治本’,因此,探索更具针对性、更高效的干预路径已成为当务之急。此次提出的EEG引导的自适应学习技术,通过实时捕捉大脑活动,动态优化训练任务,使干预精准度发生质变,不仅提升学业表现,还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控制和冲动控制,重塑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缓解亲子冲突和社交焦虑,让更多孩子能自信地学习、自在地成长,这就是科研的魅力。”
徐磊院长在ADHD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临床学术交流会上开展专题讲座
作为一家致力于特需儿童康复的儿童专科医院,西南儿童康复医院始终高度关注ADHD儿童的身心健康,连续两年举办“ADHD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临床学术交流会”,并常态化开展义诊、爱心讲座等系列活动,致力于提升全社会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认知水平。同时,构建“医-家-校-社”四维一体康复模式,力求为更多ADHD儿童、青少年营造一个更加包容、理解与支持的成长环境。
并且,西南儿童康复医院始终将科研视为提升医疗水平的引擎与践行使命的基石,仅去年一年,就发表学术论文11篇,成功立项科研课题9项、成功申请6项专利,并积极助推院内专家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研讨会,不断提升专业影响力与科研转化能力。
徐磊院长开展《盐酸哌甲酯治疗ADHD的临床疗效》专题讲座
“科研是照亮患儿和家庭未来的光,”徐磊院长表示:“在儿童发育行为领域,始终秉持不断探索、勇于突破的精神,从率先引进针对ADHD的盐酸哌甲酯新药再到如今的EEG引导的自适应技术,我们持续探索新药物、新技术、新路径,只为践行‘让每个孩子拥有更好的未来’的崇高使命,当科技照亮认知的盲区,每个孩子都将拥有重新定义未来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