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人类生来就有攻击性。这种表现甚至可以在婴儿期表现出来——如果你不开心,你会把东西扔在地上或拍打靠近他的东西。男孩的表现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明显。
我的儿子也经常在两到三岁之间打人或咬人。有一次,我带他在社区前面的商业房间门口玩,有一堆装饰房子没有电话号码标志,他玩得很开心。一个四五岁的男孩也发现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地方,也跑过去玩,人们不接近他,但他走到后面打了他一巴掌。我抓住他,向别人道歉,但男孩的母亲非常慷慨地说:没关系,我们经常打别人。男孩们都是这样的。
用大脑科学的原理来解释:人脑管理的自控区域是前额皮层,而孩子的前额皮层发育不完善,所以遇到麻烦时不会像成年人那样理性,而是冲动行事,采取暴力行为。
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打人的动机,才能纠正孩子打人的问题。
1.寻求关注。人们的一个基本需求是从周围获得鼓励和认可,这通常表现为关注。人们需要互动或关注。根据相关研究,婴儿每20秒就需要注意一次。当一个孩子发现打人很快就能得到别人的注意时,他经常会采取这种方式来赢得成年人的注意。
2.儿童的自我意识正在发展。孩子们采取攻击性行为来保护他们的兴趣。例如:杨洋和悠悠一起玩,突然,悠悠抓住杨洋手里的玩具,杨洋伸出手在悠悠的头上打了一巴掌。
3.儿童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当孩子认为自己控制了大局时,他是最重要的,所以没有人能移动他的东西;他需要的东西会立即得到。例如:孩子想买他最喜欢的玩具,父亲不买,孩子会踢父亲。
4.不要用语言来表达你内心的想法。例如,当一个孩子专注于玩积木时,其他孩子拉着他玩其他玩具,他举起手打别人。事实上,他只是说:我想玩积木,我不想玩别的东西。但他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想法,而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他没有去。
孩子们经常打人,学生不敢靠近。在课堂上,他们会被学生孤立;当孩子们长大后,他们只会简单而粗略地解决冲突,而不会采取正确的方式。因此,父母应该教育孩子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攻击他人。
在教育孩子不能打人的过程中,父母都不允许自己的孩子肆意妄为,但有些父母的教育方式并不正确。
1.父母反应过度。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管教非常严格,不允许孩子有不良行为。一旦他们知道他们的孩子打人,他们的父母就会认真地责骂他们的孩子。在这个时候,孩子们会非常聪明地意识到,无论他们的父母做什么,只要他们打人,他们的父母就会关注他们。这样,孩子们就会把殴打他人作为一种吸引父母注意的方式。因此,父母不应该对孩子的殴打行为过于敏感,否则,他们会让孩子的殴打行为变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2.父母的态度模棱两可。一些家长认为,在生理发育的过程中,孩子殴打他人是一个正常的阶段。当他们长大后,他们会变得更好。然而,由于面子问题,他们不得不教育他们的孩子。父母会说:你不能随便打人。但他的表情是微笑的。这样,孩子就不会感觉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下次像往常一样打人。
3.简单地和孩子们讲道理。例如,如果你不能打败别人,别人会受伤的。如果你再打一个孩子,没有人会喜欢你。对于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推理可能会让他明白,但他可能无法真正理解。
4.用暴力来控制暴力。有些父母听说他们的孩子打人,忍不住责骂他们的孩子,如果孩子承认错误的态度不好,再加上耳光。这不仅不能发挥教育的作用,本身就是为孩子做错误的示范,让孩子认为他们可以通过殴打他人来解决问题。
孩子不是机器人,教他一次他就能按照指令行事。孩子要学会管理好情绪和行为,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还要依据自身的生理发育规律,只要孩子慢慢地减少打人行为的次数,就是进步。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耐心地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