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5岁学会了打人,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动手打爸爸妈妈,这可能是很多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那你是怎么应对的。
1、夫妻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能打架
有很多夫妻平时吵架完全不考虑孩子在不在场,情绪来了收都收不住,甚至在孩子面前动手。这样的行为让孩子看到,他们会习以为常,觉得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如此。对于那些习惯打人的孩子,基本上都后天养成的。而父母是孩子好也是早的老师,父母的一切,绝对直接影响孩子的一切。
2、教会孩子如何表达和发泄情绪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但成年人会更懂得如何去处理和表达自己的一些负面的情绪,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也许会缺乏这一方面的经验,当遇到让自己不高兴的事情时候,就会不知道如何来正确表达。
所以当孩子出现很暴躁的情绪时候,要懂得如何去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冷静下来,进而再教会孩子如何来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不高兴的时候,需要说出来,而不是用一些激烈的行为来发泄。
3、不能过分宠溺,教会孩子尊重人
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上也越来越注重孩子的个人发展,越来越懂得尊重孩子,不要动不动就责骂孩子,但有的父母却为之太甚,把这样的教育演变成为一场成长中的宠溺行为。
在父母们宠溺之下成长的孩子,会比较任性,不遵守规则,想干嘛就干嘛,不开心就摔东西打人。所以教育需要从严结合,该呵护的时候呵护,该惩罚的时候也要有所惩罚,从小树立好规矩。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样要教会孩子何为尊重,如何去尊重人。
4、不和孩子对打对骂,眼神对视,即刻制止
当孩子打父母时,不要和孩子对打对骂,这样可能会更激发起孩子打人的欲望。此时,家长可以眼睛紧紧盯着孩子,大声问孩子你这是要做出打爹打娘的行为吗之类的话,这样会让孩子失控的情绪得到很好的控制,也是瞬间给孩子提了一个醒:你面前的是你的父母,是辛苦养育你长大的人。
当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和孩子沟通,明确告诉他打人的行为不对,让他知道自己错了。当出现一次这样的行为,家长就要即刻制止,不然这样的行为多了孩子就会慢慢习惯这样的发泄方式。
5、家里人一定不要“起哄”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家里人多,孩子有打人的行为时,有人还笑着说:“劲挺大”。如果孩子感受到了打人这一行为并不会受到所有人反对,还有人觉得好玩,那绝对还有下一次这样的行为。
所以家里人多的时候,特别是爷爷奶奶在的时候,若孩子出现打人的行为,可以把孩子拉到一个没有人的房间进行管教。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儿童成长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