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尚小的时候,很多宝妈都会对孩子的"牛脾气"无计可施。面对不满与争执的时候,孩子就习惯性变成"蛮牛",固执己见的他们任谁的话也不会听,激动时候甚至通过无止境的暴力——打架、撕咬等暴力方式来解决问题。
孩子出现这种恶劣现象的时候,是不能把罪证用"年纪小、不懂事"这种借口用来搪塞的,家长面对有这样行为的孩子,必须重视起一定的家庭教育方式。
1. 家长的不正当教育
俗语有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长作为孩子长时间陪伴着的监护人,其一举一动都放置于孩子眼里并且影响着孩子的意念以及行动。孩子的思维尚未成熟,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最为擅长的技能就是模仿。当家长习惯了用暴力来解决问题,耳濡目染的孩子也会不自觉地"学习",并且在生活中也会错把暴力行为当作万能的解决办法。因此,当我们发现孩子有暴力倾向的时候,家长不妨先审视一下自己,自己处理事情的方式是否妥当,有没有为孩子建立正确的榜样?
2.动画、电视剧等影片的影响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会模仿电视、动画里面的人物,如比如奥特曼变身时的姿势,小魔仙变装的姿势等等;这些现象都告诉我们,动漫、电视是能够给孩子一定的教育示范作用的。这些影片所涉及的领域丰富且广泛,如果缺乏家长陪同观看以及指导,孩子们很有可能就会受到里面一些虚拟的不良行为所引导,最后在模仿的过程中形成个人的恶劣行为。家长在通过电视影片给孩子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时候,还需要提高孩子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
3. 孩子还未学会合适得表达自己的情绪
我们听说过"狗急跳墙"的成语,当小孩子急起来的时候,咬、扯、拉、打是孩子最为本能、最直接的方式,来告诉他人自己的情绪。从而我们也会常常发现,当孩子情绪高昂的时候,身体就会不由自主地高兴乱蹦,拍手叫好;当孩子受到委屈或者不满的时候,也会选择推倒他人,实施"报复"。更有些时候,孩子们还未能好好组织好语言,就通过肢体的接触,好比如,拍打的方式来吸引他人的注意,但是往往最后的结果都是不如意的,孩子们不知轻重的触碰会给他人造成伤害以及不适的体验。
1. 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
成人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反应都会比较偏激,但是家长在孩子面前,就要注意好自己的言行举止,处理事情的时候做好态度从容,宽容待人;给孩子建立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教会孩子正确的解决矛盾方法。
2. 正确纠正孩子的恶劣行为
当孩子出现上述这些不良行为的时候,以暴制暴是最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应该保持耐心,体贴孩子的心灵与情感的同时,告诉孩子这种行为不可取,引导孩子将心比心,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孩子的很多行为都不是无理、蛮横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内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冷静下来寻找合适的教育方式,这样做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儿童成长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