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便捷的今天,我们每天要应对大量的社交。有人喜欢喧闹的交谈;也有人会喜欢安静独处。成年人不喜欢说话,大都会被贴上"社交恐惧症"、"有心事"、"高冷"的标签。小孩子性格内向,很多家长则会批评他们"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立足"。
面对自家孩子的不善言辞,父母担心他们的内向会演变为"自闭症"。有些家长为了改变其内向的性格,经常和孩子谈话,但得到的结果却是对方的沉默。
第一个原因:天生性格内向
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和朋友、父母谈笑风生,有些孩子性格天生就是内向属性。安静独处时,他们并不会觉得无聊,反而会感到安心舒适。面对社交,他们会内心会感到焦虑不安,好似身处在悬崖边缘,想要尽快逃离社交。
即便和父母相处,他们也不愿意主动打破心理围墙,加入各种谈话之中。一个人做各种事情,孩子的内心波澜不惊,不会产生任何紧张情绪。
第二个原因:父母不喜欢说话
有时候并非是孩子不愿意说话,而是他们缺少语言交谈的环境。有些家长平时不喜欢谈话,对于孩子的吵闹和玩耍,他们的回答始终是"安静点"。还有些工作较为忙碌的父母,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自然也不愿意和孩子"多费口舌"。
长期和父母缺乏双向交流,他们的表达积极性也会逐渐消减。亲子相处时,都安静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长期如此,孩子又怎会主动谈话呢?
第三个原因:缺乏社交经验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过度管教,即便是休息日,也不让他们和小伙伴去户外玩耍。逐渐脱离了同龄人之间的玩闹,使得他们缺少足够的社交经验。遇到集体娱乐时,孩子不知道如何加入其中,说出怎样的开场白。
为了避免被小伙伴拒绝,又或是闹出各种笑话,他们选择做一名"吃瓜群众"。虽然他们希望加入玩耍,但经验不足使其不敢主动出击
首先,陪他们做游戏
作家爱默生曾说:社交是一种循环往复的游戏。
自家宝贝不喜欢主动交谈,家长也不要刻意将其拉入聊天环境。不妨先陪他们做各种游戏,进行亲子玩耍时,孩子的身心会全面放松。在这时,家长可以顺势和他们进行谈话,鼓励他们积极表达并予以回应。
感受到了娱乐交谈的快乐和满足感,孩子的表达欲也会逐渐提高。心理围墙日渐松懈,他们也会变得活泼健谈。
其次:鼓励他们参与社交
闲暇之时,家长可以带他们去人多的地方,让其感受社交的氛围。像是游乐场、商场、公园、广场,先让孩子适应喧闹的聊天环境,减轻他们的社交焦虑。遇见有小伙伴玩耍时,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团体活动之中。
习惯了社交环境,体验到了在团体之中的满足感和归属感。面对各种社交时,孩子也不会感到紧张,反而主动申请加入。
最后,进行情景模拟
小孩子都喜欢扮演各种角色,幻想和朋友去冒险。想要培养他们的社交经验,家长可以和孩子做情景模拟对话。给自己一个角色,让他们选择喜欢的角色,像是动漫人物、老师、司机等等。设想有趣的故事场景,然后进行各种天马行空的对话。
在轻松愉悦的对话环境中,孩子会思考各种台词。既锻炼了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教会了他们如何加入社交,两全其美之事。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儿童成长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