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知道该怎么与人说话
有些孩子性格不那么开朗,也很少说话。并不是他不愿意说,而是他不懂得怎么与人建立联系,缺乏与人交流和交往的技巧。
2.目光不敢与人对视
说话时目光是闪躲的,不敢与人对视,甚至你告诉他说话要看着对方,他还是会回避。这样的孩子往往也不喜欢与人打招呼。
3.对周围的事漠不关心
就如乐乐一样,只喜欢自己静静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至于周围发生什么事情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好像只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4.说话声音特别小
这一类孩子基本不敢大声说话,跟谁说话都是声音很小。碰到人多或者陌生的地方,更是不敢说话,有时只用点头、手势等来代替。
5.难适应新的环境
如果换了一个新的环境,就会表现出不适应。比如说人会特别烦躁,脾气也会变得很大。即使有人关心,他也表现出无视,更别说主动去关心别人。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我有一个亲戚家的孩子,在父母离婚后,孩子就变得不爱说话。就连最亲的爷爷奶奶跟他谈话,他也总是沉默不语,让人十分担心。
不得不说,孩子的性格变成这样,跟家庭的变故有关系。父母之间的分歧甚至贞子给孩子心里留下了阴影。
因此父母要积极改善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不要用伤害的语言在批评孩子要多给孩子一些温暖,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要高质量地陪伴孩子,比如和孩子一起看书散步做游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感受爱,才会有安全感。
2.给孩子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
可以带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比如带孩子到小区楼下和同伴一起玩耍;或者到游乐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孩子多的地方。
最好可以带上孩子比较熟悉的伙伴一起,父母不要过多干扰,放手让孩子去玩,慢慢的孩子就会融入到孩子群中。
3.父母少包办代替
不少妈妈包办代替太多,孩子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依赖心强。父母要引导孩子去关心家人,避免孩子有唯我独尊的心理。
孩子稍稍长大以后也没必要时刻跟在孩子身边要放手,让孩子独立去玩,在游戏中独立探索解决问题,逐渐建立自信心。
4.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孩子孤僻不合群,有的时候是因为自我中心太重,无法听取他人的意见,缺少合作的意识。
父母就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听取小伙伴的意见。比如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时可以问问孩子是否玩得开心,了解一下玩的情况肯定孩子做得对的地方指出孩子的不足。如果有做得不对的地方,父母要学着谅解孩子。
如果家里的孩子已经出现孤僻、不合群,父母也不必过于紧张,而要积极引导,努力调整家庭的氛围,带孩子多户外,创造与人交往的环境。相信只要用心,孩子一定可以慢慢地改变。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儿童成长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