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私信咨询我:家里的孩子2岁多了,只会说两个字。虽然别人的宝宝比他的孩子小,但是会说的话就是特别的多。相比之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语言能力差吗?时不是错过了语言敏感期吗?
我的孩子和我最好的朋友的孩子只有两个月的年龄。一开始,我们也在孩子们说话这个问题纠结了很久。我的孩子说话很早,善于模仿成年人的发音。逐渐从模仿两个字到模仿三个字、五个字、一个字、吐字发音特别清晰,即大家眼中早说话的孩子。我最好朋友的孩子说话晚,2岁左右才说两个字。直到2岁半,他才突然开悟,跟上了其他同龄孩子的步伐。
说话迟早不能等同于语言能力,这与每个孩子的特点有关。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和观察发现,我的孩子早期说话实际上是因为他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善于捕捉成年人的发音、表情和动作,所以1岁不知疲倦地学习成年人说话,这种模仿行为让孩子愿意早期说话,似乎是强大的语言能力。
然而,我最好朋友的孩子还有另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更懂事。虽然他2岁时不善于模仿成年人的发音,也不愿意贸然说话,但他能清楚地理解成年人说话的意思,这是我孩子2岁时无法实现的。因此,当孩子发展到愿意说话时,语言组织非常流畅,表达的意思清晰准确。通过比较这两个孩子,你认为只从开口时间来判断就可以孩子的语言能力吗?
敏感期一词经常被主要的育儿专家提及。现在许多家长也灌输了这样一个概念:孩子们会告诉他们在某些时期发展一些能力。这一时期是敏感期。一旦他们错过了孩子,他们就会落后。
敏感时期真的那么关键吗?心理发展提出了儿童发展过程的重要性,但它只是表明在此期间给予适当的帮助可能会达到最佳效果,而不是说一旦你错过了孩子,你就永远不会学习这种能力。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对敏感时期概念的理解,父母往往认为孩子的语言敏感时期是1-2岁,因为大多数孩子会在这段时间开始学习说话,所以一旦一些孩子接近两岁,甚至超过2岁,父母会像火锅上的蚂蚁一样焦虑。
然而,心理学家给出的儿童学习语言的时间窗口非常广泛:从1岁到12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这与一些家长的想象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是说,只要排除孩子自身疾病(如某些脑病)的影响,就不适合语言发展的极端环境(山林狼孩子),无论孩子是否在2岁时说话,都不会影响语言学习。
了解敏感期不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恐慌,而是为了让父母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知道教育不能遵循这本书,否则我们就会犯纸上谈兵的错误。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并不像预期的那么极端。如果他们错过了,就没有发展的可能性;它不是转瞬即逝的,人们无法捕捉到它。父母往往没有真正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孩子的状态,渴望按照书本和网上提到的各种标准进行比较,以掩盖焦虑的影响,掩盖有效行动。
有些孩子说话晚,可能是因为他们喜欢观察,那么只要他们的语言不足以跟上他的思维,他们就会选择说话;有些孩子不说话,可能是因为父母自己和孩子交流不多,要么白天忙于工作,要么晚上回家玩手机,怎么能责怪孩子错过敏感期?与其害怕错过孩子的敏感期,引起不必要的焦虑,不如仔细挖掘孩子的特点,耐心地引导孩子说话,思考和学习各种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