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6个月大的宝宝,每年会有13%-17%的比例出现“语言发育迟缓”。如果尽快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大约80%的宝宝会有很大的提高,甚至跟上同龄人的发展步伐。如果语言发育迟缓的宝宝延迟到6岁,语言康复训练成功的概率只有8%,这些宝宝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会遇到阅读.理解.表达.记忆.思考等困难。
显然,语言康复训练的作用非常重要。大多数语言发育迟缓的婴儿都有机会改变命运,恢复语言发展能力。
影响这些婴儿最终康复的因素有很多,如语言评估结果、第一诊断年龄、干预时间、是否有其他发育障碍等。
1.建立沟通模式
对于0-3岁语言发育迟缓的婴儿来说,康复训练前需要考虑更多的细节。这个年龄段的婴儿非常依赖父母,自理能力低,合作能力差。教师需要更亲密的照顾,找到与婴儿建立有效沟通的方法,使婴儿逐渐熟悉各种干预训练模式。如果婴儿不说话,从游戏开始,让婴儿先接受老师的行为,然后逐渐引导模仿发音。完成初步的沟通训练后,教师将加强口语指令的训练,让婴儿学会使用口语反应,在此期间可以使用肢体语言协助合作,提高语言发育迟缓的婴儿的基本能力。为下一次训练提供保证。
2.制定综合训练目标
在进入正式训练之前,我们需要根据宝宝有限的能力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采取综合训练模式进行康复干预。语言发育迟缓的婴儿普遍存在许多发育障碍,如大型运动、精细运动、社会交流等。因此,有必要制定适当的短期目标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
例如,让宝宝练习串珠子锻炼精细运动,让宝宝练习爬行障碍锻炼大运动肌肉力量,让宝宝听音位练习听觉能力。在这些短期目标中,将穿插不同的语言指令练习。这些训练可以促进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综合能力。
3.语言认知训练
当语言发育迟缓的宝宝完成以上训练后,可以进行语言认知改进练习,从发音纠正到词汇扩展,可以通过配对分类游戏.假想性游戏.听指令.发音训练.语言刺激等扩展练习。
4.社会语言训练
社会语言训练是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最关键的环节。语言康复的最终目的是使用和掌握语言交际功能。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学习很多词汇和指令只是训练的基础,如何学会灵活运用才是目标。老师会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游戏引导宝宝学习情境中的各种语言交流方式,可以是问答、演讲或角色扮演。
最后,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康复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基础引导到最终完美康复,家长也需要积极参与。家长可以利用家庭环境的优势,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充分的陪伴和亲子互动,让宝宝快速提高认知,积累词汇,养成语言交流习惯。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语言发育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