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父母的心。每个人都希望他们的孩子将来有前途。即使他们很普通,他们至少也应该在各个方面正常发展。如果孩子有异常,对整个家庭来说也是一场灾难。
至于孩子自言自语的问题,其实也不必过于担心,自言自语是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对孩子的认知发展、注意力发展还有的好处。
1.孩子们自言自语是为了让自己专注于执行任务
我的嘟嘟即将3岁。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在做事的过程中,他会自言自语,比如玩假想游戏,用积木当棒棒糖,嘴里说“这是草莓味,这是西瓜味”。有时候上楼的时候,边走边说托班老师教的儿歌“小白小白上楼梯……”。
一些研究发现,孩子们自言自语是一种提醒自己的方式,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正在做的事情上。事实上,成年人也会有这一点。例如,当我们做事时,我们不禁自言自语,因为我们沉浸其中。因此,当孩子自言自语时,不要打断孩子,如果孩子经常自言自语,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2.儿童自言自语是外语向内语转化的过程
儿童的发展仅限于大脑和认知发展的程度,儿童不会思考,更多的是用语言表达,语言有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在3岁之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主要是外部语言,也就是说,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和大脑的发展,外部语言逐渐转变为内部语言,当儿童会“想事”当外语减少时。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言自语会减少,因为他们的大脑在思考,已经掌握了内部语言,不需要外部语言。
3.孩子的自言自语也在调节自己的行为
例如,当孩子们画画时,他们会告诉自己:先画一个太阳,然后画一棵大树,树上有红苹果,嗯,这么多苹果。有时我让嘟嘟自己收拾玩具,他拿起玩具放进储物箱,说,把车放进去,把佩奇(玩具娃娃)放进去,把积木放进去,盖上盖子,好吧。就像我们命令孩子做事一样,孩子的自言自语其实是在指挥自己,“哦,需要做这个,需要做那个,我完成了吗?还有这个。”
通过语言提醒,孩子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事实上,这个过程,也是孩子专注于做一件事,孩子提醒自己,调节自己的行为,更好地完成任务。看完以上内容,你明白3岁左右的孩子自言自语是正常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少,不用担心。
然而,我们上面所说的自言自语,是在孩子具有正常的社交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情况下,.情感和认知的发展也是正常的,这种自言自语随着孩子的成长越来越少。如果孩子不能正常沟通,缺乏必要的社交能力发展,总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或者需要注意,建议咨询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儿童成长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