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它是以不同程度的语言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和行为方式的刻板重复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广泛发育障碍的综合征;自闭症包括典型自闭症、不典型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以及一些其他有自闭倾向的疾病,这些统称为自闭症谱系。因此,家长们要多关注孩子的行为,早发现早带孩子到正规儿童孤独症干预机构进行康复训练。那么宜宾市孤独症干预机构有哪些?小童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供家长合理选择。
1、西南儿童康复医院
西南儿童康复医院致力于为自闭症孩子提供国际化康复诊疗服务,是川内规模、项目开展齐全的儿童康复专科医院。针对孤独症孩子,我院有多达28个康复训练方法,可以对每个孩子做针对性治疗,帮助他们尽早返回学校、适应社会。
图中小朋友为志愿者
西南儿童康复医院,目前拥有2大国际金标准评估项目,10余项精准评估项目,30余项康复训练项目以及1项国际前沿科研项目。是川内规模、项目开展齐全的儿童康复专科医院!
西南儿童康复医院的"儿童自闭症分级干预体系”将人工干预和训练干预、智能干预相结合,针对孩子不同的情况,分阶段进行干预,改善孩子认知能力,提升孩子注意力和发育商。持续提升自闭症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就业技能,提升其家庭生活质量。
2、宜宾市儿童福利院
宜宾市儿童福利院占地3万余平方米,设计床位120张,为全市孤残儿童和特殊困境儿童提供类似家庭的成长环境,让孤残儿童和特殊困境儿童在“家庭”中享受到亲情与关爱,形成稳定的情感依托,更好地满足孤残儿童和特残困境儿童的养育需求,这对于孩子们的一生,对于儿童福利院整体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长远、重要的意义。
3、宜宾市翠屏区爱心聋儿语训学校
宜宾市翠屏区爱心聋儿语训学校位于宜宾市南部新区永康路6号,占地面积 618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970平方米,共有九层,其中第二层用于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使用面积1108平方米。
宜宾爱心聋儿语训学校于宜宾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教学场地,配置了音乐器材、电气化教学设备等,设有音乐舞蹈室、多媒体室、单训室等。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好的康复环境,更优质的康复训练。
4、宜宾市特殊教育学校
宜宾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84年,直属宜宾市教育局,是一所集盲、聋九年义务教育和聋人职业高中教育为一体的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其中盲班3个,义务教育聋班4个,职业高中教育聋班8个,在校残疾学生178人。
宜宾市特殊教育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生存奠基”的教育理念,在办好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于2003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正式开办高中教育,2016年经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我校中职办学资格,是目前全省仅有4所具备中职办学资格的特殊教育学校之一。开办高中阶段教育以来,凡有意愿、有基础参加高考的学生,宜宾市特殊教育学校均提供条件进行培养,2016年7名聋生参加高考全部被录取,其中本科3名,专科4名;2017年14名聋生参加高考,8人考上本科,6人考上专科。2018年秋期,宜宾市特殊教育学校服装专业学生参加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获第一名。同时,宜宾市特殊教育学校对不愿升学的学生推荐就业,就业率达100%。
(一)合作性游戏
1、抛接球
工具:气球一个(充好气)
家长和孩子面对面站着,距离约1米,最好是3个人玩。
玩法1:
妈妈先说妈妈抛球给明明,看孩子对你说的话有反应后,再把球抛向孩子。孩子接住后,先说:“明明抛球给妈妈”,然后再把球抛向妈妈。如果爸爸一起玩,也可以选择说抛给爸爸。
玩法2:
妈妈说:“明明接球”,等然后把球抛向孩子。孩子有反应后,妈妈就可以把球抛过去。孩子接球后同样要说:“爸爸接球”,然后才能把球抛给爸爸。
训练目的:
此游戏可以提升孩子对自己名字的敏感程度,听到别人叫自己的名字后,眼睛要看过去。
也可以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学会表达完整的句子,学会抛给谁这个句子的含义。
图中家长、小朋友为志愿者
2、抬水
工具:一瓶水(5L的矿泉水瓶),或家里的水桶
玩法:
家长外出时可以特意买瓶装水,然后叫孩子帮忙一起抬回家。
家长也可以用家里的水桶,装点水,然后请孩子帮忙一起抬到某个地方。
训练目的:
锻炼孩子手部肌肉力量,还有锻炼孩子与他人协同做事的能力。
(二)竞争性游戏
1、比谁快
玩法一:
在客厅里,家长和孩子比赛单脚跳或双脚跳,谁最快跳到终点谁就赢,赢了有奖励。
玩法二:
在户外时,可以和孩子玩跑步比赛,妈妈站在远处,爸爸和孩子比赛谁最先跑到妈妈那里,赢的有奖励。
训练目的:
锻炼孩子的腿部肌肉,还有让孩子体验和别人一起玩的乐趣。
2、比谁准
玩法:
家里准备一个纸篓,站在1米或1.5米开外,往纸篓里扔乒乓球,大家轮流扔,最先扔中10次的有奖励。每次扔中后要说:我扔中了!
训练目的:
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教孩子轮候,让孩子体验和别人一起玩的乐趣。
(三)轮流性游戏
1、拍球
工具:充了气的气球一个
玩法:
在空旷的客厅,家长和孩子轮流向上拍打气球。妈妈可以先把球向上拍打,然后让孩子向上拍打,再到妈妈向上拍打,照此顺序轮流拍打。
如果两个人玩,孩子能分清顺序,则可以尝试增加至3人玩。
训练目的:
锻炼孩子手部力量、手眼协调能力,让孩子学会轮候。
(四)分享性活动
玩法:
在生活中,家长可以经常买一些可以分享的食物,然后邀请孩子帮忙分。
例如家长切好蛋糕后,邀请孩子把蛋糕分享给别的家人或朋友。切好水果后,邀请孩子拿给每个人吃,接受食物的人需要和孩子说:“谢谢明明(孩子的名字)”。
训练目的:
创造机会让孩子理解分享,让孩子在分享过程中体验到分享的快乐(别人的感谢)。
图中家长、小朋友为志愿者
(五)对话性活动
1、你问我答
玩法:
问答日期、时间、年龄、喜好的食物、父母名字、住处,家长在教会孩子以上知识后,日常可以多和孩子玩问答。
例如
每天早上问孩子:“明明,今天是几号?”或者问今天是星期几。
如果孩子不懂回答,则可以提示他看日历回答。
家长不定时问孩子:“明明,现在几点了?”
引导孩子回答:“现在是早上10点”,如果孩子回答不出来,家长教孩子跟着回答一遍。
注意:家长在和孩子玩你问我答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就算孩子答不出来,也不要气馁,耐心教孩子回答即可。
训练目的:
提升孩子对言语的理解,训练孩子形成回答别人问题的习惯。
以上游戏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进行调整,不可盲目套用。如果家长觉得自己还是不懂如何干预,那就请别干预,不要乱做,先去学习相关知识。再和孩子玩干预游戏的过程中,不能用打骂的方式,一定要保持好心态,耐心教孩子。
生活中处处都可以是干预训练,自闭症孩子的家长要学习利用这些机会,进行家庭干预训练,在家提升孩子社交能力。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自闭症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