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ABC理论:轻松搞定糟糕情绪!

  • 2019.05.16
  • 成长故事
你是否觉得世上真的有“第六感”?或者是心理暗示?为什么总是管不住自己的情绪?看了情绪ABC理论,你就懂了!

清朝某一小镇,有两位学识相当的秀才,他们结伴而行去赶考。

途中,遇到迎面而来的抬着棺材的送葬队伍。

顿时,秀才张的内心“咯噔”起来:不好!今天犯冲了?出门就碰到死人棺材,难道我今天考试死定了?

秀才李的内心也“咯噔”起来:哈!出门就看见棺材,这意味着我要升官和发财,好兆头!

考试时,秀才张的脑海不断闪现棺材、死人的画面,内心涌动着“糟糕,我咋一点自信都没了?若考不上多没脸面”的不祥之兆,他感到思路阻塞,笔尖沉甸甸的。

秀才李,是情绪高涨、才思敏捷、笔下生花。

结果是秀才张名落孙山,秀才李红榜有名。

为什么两个秀才同样是遇到棺材这件事情,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呢?那么这件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呢?如何帮助自己在一件事情上有好的结果呢?

要解答这些问题,秘密武器就是心理学认知心理学里面的ABC合理情绪理论


第一次听说这个理论是在大学里面,老师刚从北京读博归来,带给我们一些新的理念。

当时他一说这个理论就觉得很好玩,可以很快去找到自己情绪的来由是啥,随时拿出来分析一下自己。

那什么是ABC理论呢?20世纪50年代由埃利斯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

艾利斯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这就成了 ABC 理论的基本观点。

33.webp.jpg

在ABC理论模式中, A是指诱发性事件;

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在我看来ABC理论超级实用,不论在自己生活中还是在咨询中屡试不爽。


来访者A,男孩,13岁,非常纠结自己的注意力问题,非常焦虑,问我:我的注意力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呀?

即便已经几次给他解释了这个问题,但是还是一直问,为此寝食难安。我感觉他可能跳进一个认知的坑里面。

我说你为注意力这事感到很焦虑,注意力到底影响了你什么?

他说是影响了学习,学习不好,所以没人跟我玩。他非常希望能够快速的提高注意力,然后提高学习成绩,然后就有人跟他玩了。

这件事情用ABC理论来分析的话:

A事件:没人跟自己玩,C情绪:苦恼,渴望友谊,B认知:没有朋友是因为学习不好,所以要提高成绩,要提高成绩所以必须提高注意力。

显然,他的认知B具有不合理的一面,要交到朋友,成绩的确是影响因素之一,因为的确有部分同学交友以成绩为标注,有的家长会助推这一认知。

但是所有成绩好的都有朋友吗?

所有成绩差的都没有朋友吗?

你愿意跟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别人怎样的行为会让你感觉到舒服,想继续跟他交往下去?

通过与他不合理信念的辩论,扩展他的认知,他慢慢意识到,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影响到他的学习效率和成绩,并不构成他交不到朋友的必然因素。

两个人要成为朋友,有许多其他的因素,比如感觉对方友好,有共同兴趣爱好,有相似的价值观,居住同一区域等。

他说自己有一个朋友,当时就是他对自己微笑,感觉很友好,所以成了朋友,自己并没有在乎他的成绩好不好。

而自己是一个很不喜欢微笑的人,给人感觉应该很冷漠吧,还特意对着手机照了照自己。

在他之前的认知里面,注意力不集中这件事情被过分夸大了,认为注意力问题影响了自己学习交友情绪所有的问题。

当认知被矫正和扩展,他的焦虑情绪就下降了,不再纠缠注意力问题不放了。


我们平时在接待多动症孩子时,更多的会看到患儿父母对孩子极大的负面情绪。

因为多动症孩子他们可能存有攻击行为,规则遵循困难,注意力不集中,上窜下跳,不服从管教,学习差,交友困难等等问题。

这对他们的父母养育过程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也非常容易激惹父母的情绪,尤其是在还不知道孩子是多动症的情况下,更是觉得孩子就是调皮捣蛋,忍不住打骂。

但同时会发现自己打骂对他们也没有什么效果,记不了两天,心中会非常的懊恼愤怒无助等,有的会固执的认为就是调皮捣蛋,就是对父母权威的挑战。

我来看看父母的情绪是怎么被激惹的?

这里的A是孩子不听话,有一系列毛病,这是事件也是事实。C是父母懊恼愤怒无助的情绪。B是父母固有的认为孩子调皮捣蛋得打得骂的认知,或者你是我的孩子,你得听我的观念。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会直接告诉家长,孩子的一系列毛病就是它的症状。

他不是故意调皮捣蛋,也不是挑战你的权威,是她生病了,他控制不住自己。就像我们感冒了,我们控制不住自己会咳嗽打喷嚏一样。

经过这样的在认知B上的一个调整,家长会恍然大悟,原来是生病了。

他们情绪不在那么容易被孩子的行为所激惹,不那么责怪孩子,打骂孩子的行为也会减少,这就是认知对情绪的力量。

如果一件事情让我们的情绪被激惹,那么请深呼吸,冷静一下,反思一下,看看自己情绪背后是什么。

使用ABC理论为自己分析分析,说不定能发现点什么哦,也可能纠正到自己长期的认知偏差呢。



本文作者:陈颖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毕业于教育心理学专业,有8年心理咨询经验,积极进行个人心理成长,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在临床咨询过程中服务于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