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对多动症有误解,认为多动症不是一种疾病,不需要治疗。事实上,多动症是儿童最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之一。这是一种从儿童到成人都可能发生的疾病,通常被称为多动症,它的学名被称为注意缺陷多动症(ADHD)。
图片来源摄图网401405924
主要表现为与同龄儿童相比,注意力明显不集中,不持久,行为多动,冲动难以控制,情绪容易激怒。这些孩子大多智力正常或超常,但往往伴有学习困难、人际关系差、适应能力差。不同寻常的行为可以发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场合,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给家长和老师带来麻烦,甚至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误解一:孩子不多动就不是多动症
过度活动是大多数人对多动症的主要认知标准。众所周知,多动症儿童的临床表现各有不同,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与多动症不会同时出现。有些孩子“多动症”不明显,但主要是注意力不集中。这种孩子在课堂上是老老实实的。其实他们心不在焉,经常“分心”,做作业和考试失误率比较高。
误解二:孩子只是调皮
多动症儿童的“多动症”与正常儿童的“活泼好动”有本质区别:前者的“多动症”目的完全是盲目的,无论场合如何,总是到处捣乱;后者的“活泼好动”可能是有目的的,在另一个场合可能会安静下来。
图片来源摄图网401290827
误解三:孩子多动,严格管教就可以了
多动症是一种疾病,儿童更需要父母的照顾和帮助,最好带孩子及时检查,不能因为多动症儿童学习不好,纪律差,也经常惹麻烦,父母不管孩子,让孩子成为别人眼中的“坏孩子”,老师不能教育,父母就盲目地棍棒教育,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此外,棍棒教育对多动症没有很好的效果,孩子可能会更叛逆,使孩子的病情更糟。
误解四:多动症长大就好了
这是许多父母非常错误的理解。研究表明,40%至50%的多动症儿童成年后有不同程度的多动症状,导致学习、就业、人际交往和婚姻有困难,甚至10%的儿童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和反社会行为。因此,多动症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治疗。
误解五:多动症与饮食无关
研究表明,一些食物确实会诱发或加重多动症的症状,包括富含水杨酸盐的食物(如苹果、西红柿、橘子等),含铅较多的食物(如贝类、甘蓝、皮蛋、爆米花、葵花籽、虾等),以及胡椒粉和其他调味品。因此,如果孩子有多动症症状,应该少吃或不吃这些食物。
图片来源摄图网401199523
误解六:治疗多动症只能靠药物治疗
有些人认为心理行为治疗时间长,效果不如药物治疗快,所以只要简单地使用药物治疗。
虽然药物治疗效果更好,但单纯使用药物治疗,只有在服药时才有治疗效果,不服药时症状可能再次出现,效果时间短,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长期服药也会使儿童产生依赖、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副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儿童多动症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一些迷茫的家长。更多关于孩子多动症的问题,也可以直接点击【咨询预约】,咨询我们的值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