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生长都有他自己的轨迹,俗话说,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岁走,这大概说出了孩子大运动的基本规律。但是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成长发育的月份不可能完全精确到一致,都是有一个大致的区间的,所以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关注的!以免出现发育不正常,导致更坏的结果。
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况且,过早地让宝宝学走路,对宝宝的身体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按照宝宝的生长规律去做,就不会错了,否则反而会适得其反。
1、 肌肉力量
宝宝一岁以后学习走路才是最佳时机。因为一岁以前宝宝的身体发育还不太完善宝宝全身的骨骼都是软骨,还没发育成硬骨,如果父母急于让宝宝学走路,会给宝宝的骨骼带来一定的损伤。
一岁以后宝宝的骨骼的发育基本完整,再有现在的孩子营养都比较好,比较胖,宝宝学太早走路会对腿部造成一定的压力,影响了腿的发育,尤其是女宝宝,如果出现罗圈腿可不好看的!
2、 平衡能力
孩子走路跟平衡能力有很大的关系,父母要看宝宝能不能一只手扶家具或其他东西往前走。如果宝宝可以做到的话,这就说明宝宝的身体平衡能力已经达到了学习走路的阶段,父母就可以引导宝宝学走路了。如果宝宝还没有办法依靠外界的力量行走的话,那就说明宝宝的发育较慢一些, 还不适合学习行走。
3、 性格因素
其实,孩子早走路还是晚走路跟孩子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性格外向,胆子大的宝宝走路相对来说会比较早,胆子大,觉得我可以做任何事情。
当他这么想的时候,就开始探索和尝试了,等他身体发育好了,就更快学会走路。 而走路晚的宝宝,只是胆子小。这一类宝宝,不想那么冒险,除非他确信自己能够走!
孩子往往都是从10-13个月开始有走路的意识,有些孩子晚一些可能会到一岁半左右才会走路,这些并不代表孩子的身体素质比别的孩子差,如果家长强行让孩子走路,会造成孩子一定的伤害,在宝宝学走路初期最好扶着宝宝腋下练习行走,应该避免用手抓着孩子的手。
万一宝宝要摔跤,妈妈不能大力拽宝宝,因为用力过度会将宝宝胳膊拽脱臼,要等孩子已经可以自己扶着东西行走时,再抓着宝宝的手走。
宝宝学走路有早有晚,家长不必太在意,太过着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育轨迹,要相信孩子,他需要不断的尝试,你就要帮助他,给孩子足够的保护和鼓励,就是对他的支持!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发育迟缓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