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觉得他们的孩子缺乏自我控制,或者他们没有那么强大。但不知道判断你的孩子是否有自我控制的标准是什么?这里有一些标准来帮助你考虑你孩子的自我控制。
1.不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比如:不能集中精力阅读,不能静下心来认真阅读。
2.缺乏情绪管理能力,易受外界条件影响,情绪波动较大。
3.语言表达能力弱,无法将文字顺利转化为口语表达。
4.短时间记忆有问题,几秒钟内就会忘记以前做过什么,想过什么。
如果孩子有上述问题,说明他的自制力有一定程度的缺失,家长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提高自制力。
1.成长需要经验,培养自制力需要时间
父母不应该经常谈论孩子的年龄,这不能成为剥夺孩子锻炼机会的理由。当遇到困难时,可以提醒孩子动脑筋,鼓励他多动手,通过克服困难获得自信,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有效增强孩子的承受能力。父母也可以设置一些障碍,让孩子独自面对。只有经过实践的打磨,孩子才会知道做好一件事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从而主动引导自己的情绪,给自己力量。总之,自制力是一种有效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2.荣誉感是坚持做好自己的前提
家庭教育是教孩子学会独立,以合理的方式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别人的认可是孩子坚持做好自己的动力。让孩子先学会做人,注意培养孩子的人格,爱别人,善于宽待别人,做情商高的人。不要为成绩感到骄傲,遇到困难时不要气馁,善待他人,乐观向上。没有人愿意和一个总是发脾气的人一起工作。家长要协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及时制止问题。
3.提高自主意识
提高自主意识,儿童在主观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往往默认选择最简单的方式。例如,当作业没有父母的监督时,他们会不自然地玩橡胶或铅笔。因此,自我控制的提高需要儿童主观意识的参与。父母可以开始参与制定计划,记录他们需要做的一切。一天结束后,分析哪些因素有利于实现目标,哪些因素会扼杀他们的意志。观察意志力波动的规律,观察孩子什么时候意志力最强,什么时候容易放弃,掌握规则,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计划。
4.言传身教,把握分寸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许多言行都在模仿父母。因此,父母应该注意孩子面前的言行,经常鼓励,进步应该肯定,遇到挫折引导,帮助他分析真相,发现问题,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面对困难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个性。如果父母总是放弃,缺乏毅力的孩子整天受到影响,就很难发展出强烈的自我控制。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感统失调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