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挺直腰板,拥抱“高度”未来!
成都西南儿童医院“一路童行,灯塔计划”第109期爱心家庭分享会
3月8日,由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基金会主办,成都西南儿童医院承办的109期“一路童行·灯塔计划”爱心家庭分享会在医院一楼大厅举办,三位家长分别讲述了自己与孩子在追高路上的宝贵经历。三个家庭,三种不同的成长旅程,却因同一个梦想而相遇:让孩子挺直腰板,拥抱未来!
灯塔活动现场
从一年3cm到六个月6.2cm的“飞跃”
随后上台的是小明(化名)的妈妈,妈妈分享到小明本身就比同龄人矮,而且近一年了,视觉上感觉一点都没长,担心他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所以带着他找到黄丽敏主任咨询。经过检查,发现是垂体发育功能不好,影响分泌,此时的小天已经比同龄人落后了整整14cm,如果不及时干预,成年身高可能止步于149cm。“男孩子一米五怎么得行。”尽管爸爸反对,孩子自己也有点坚持不下来,妈妈还是坚定地决定带着小明干预,甚至自己打两份工,也不愿意让小明留下遗憾,好消息是,六个月后小明的身高达到了141.7cm,成功追高6.2cm。
小明(化名)妈妈现场分享
黄丽敏主任上台分享到,小明第一次来的时候,她是非常惊讶的,因为相较于同龄人来说,小明明显矮了一截,值得欣慰的是六个月的干预效果良好,这个过程中,妈妈的坚持让她印象很深,追高是一条漫长的路,医生的干预固然重要,家长与孩子的坚持也非常重要,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把追高之路走得好,走得远。
黄丽敏主任现场分享
骨龄偏大+遗传身高受限,科学干预来帮忙!
第二位上台分享的是小杰的妈妈,提起小杰身高的问题,妈妈眼含泪光:“我和他爸爸都比较矮,因为身高问题吃了不少亏,所以我们就希望孩子能高一点,检查说他情况不好,尽管家里亲戚都反对,我还是决定听唐老师的,一定干预!”
接受检查时小杰11岁,但是骨龄却有13岁,这意味着他生长时间比同龄人少了两年,而小杰和很多性早熟导致明显比同龄人高的孩子又有所不同,他的身高比同龄人还矮了5.5cm,为了不给小杰留下遗憾,尽管经济紧张,妈妈还是决定干预。
小杰(化名)妈妈现场分享
在唐俊主任的专业干预下,孩子每个月的身高都能增长1cm,照这个趋势下去,突破遗传身高不是问题。唐俊主任也在分享中提到,很多家长一听到孩子骨龄大了一些,身高又落后一截就感到绝望,其实只要及时寻求专业干预,孩子还是有上升空间的。重要的是及时发现,积极就诊,积极干预。
唐俊主任现场分享
从“原地踏步”到“势如破竹”
第三位上台分享的家长是小雨(化名)的妈妈:“他爸爸身高不高,所以一直很关注他的身高,他喜欢吃甜食,长胖了很多,结果身体‘横起长’之后,身高就不长了…”。8岁的小雨期待自己能长成威猛雄壮的大高个,结果身高一直原地踏步,还被同学叫“矮冬瓜”,小雨备受打击,于是,妈妈带着小雨找到我院杜孟伶主任咨询,经过一系列检查,小雨确诊儿童型生长不足。
杜主任为小雨量身定制了方案,两年过去,在专业干预和小雨自身的坚持下,小雨成功追高21cm,身高达到146.5cm。妈妈喜笑颜开,本来期待他能长到175cm就很好了,现在看来可以期待一下180cm!
小雨(化名)妈妈现场分享
杜孟伶主任分享到,小雨年纪还小,所以干预效果很好,其中,爸爸妈妈的重视很重要,他们没有一味地相信“晚长”“还在攒劲”这种说法,而是及时发现,积极来检查,很多家长都抱有“等一等”的侥幸心理,反而把孩子的追高黄金期等过了。
杜孟伶主任现场分享
在活动的最后,由医院医务部丁雪萍部长为三位爱心家长颁发了爱心证书,感谢他们愿意分享自己和孩子在追高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相信通过他们的分享,能够帮助正在经历相似境况的家庭坚定信心,让更多追高路上的孩子,看到希望的“灯塔”。
颁发爱心证书
孩子的身高问题值得重视,在这个问题上,家长忽视的每一天、每一月都是在丢失宝贵的挽救时机,家长们“不观望”,孩子才能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