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又称为智力障碍,指智力发育障碍、智力低下,主要表现为感知、记忆、语言和思维方面的障碍。智障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1、多动,注意力不足
智力落后的儿童大脑发育迟缓,自控力较差,多数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部分伴有多动症,多见于男孩。其主要表现为:不能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特别需要别人来督促;另外,容易分心,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做事不能坚持,有些智障儿童甚至连3、5分钟的不开小差都做不到。多动行为的智障儿童,上课时多在椅子上扭动,手脚不停,坐不稳,爱多嘴,甚至还经常影响其他学生的课堂学习。
2、冲动,攻击,自残行为
智障儿童的冲动、攻击行为男孩较女孩多,表现为易激怒、冲动、损坏物品、踢打或辱骂他人;幼小儿童则表现为咬、咬、好斗,以发泄情绪。它们的攻击行为往往找不到明显的原因,行为发生突然,常常具有破坏性。一些智力低下的儿童内向攻击,并表现为自伤,如捶胸、打头、咬身、撞墙等行为,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或愿望,使他们发泄不满。
3、退缩的表现
在正常学龄前儿童中,退缩行为也较普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改善。年龄大一点的智力迟钝的孩子,尤其是智力迟钝程度较高的学生,也经常表现出退缩行为,例如胆怯、羞怯、低头、说话声音小,不敢与人交流,害怕面对陌生人,害怕去陌生的地方,害怕对自己所爱的人过于依赖,有的还会选择躲在墙角躲起来。
(1)感觉运动统合训练
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要充分发挥神经系统的功能,就必须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成熟与感觉刺激密切相关,适当的多种感觉的刺激可以诱发患儿的活动动机,促进儿童在各种环境中的自发运动,进而促进认知和运动发育。如果缺乏感觉刺激或者被剥夺感觉刺激,智力障碍儿童会明显产生二次障碍,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感觉运动统合训练会有明显的效果。
(2)语言治疗
轻、中度的智力障碍多数是因为语言发育落后而就诊的,这些儿童会表现出与语言问题发育迟滞相一致的适应能力低下。在早期治疗阶段,主要进行口腔功能和呼吸功能的强化训练,还需要进行口腔游戏等前语言训练。到了言语学习阶段,需要增加听觉刺激,还有视觉、触觉、深部感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刺激,这些感觉刺激需要在充分的生活体验中进行。
(3)作业治疗
通过作业治疗,培养日常生活能力(进食、会话、排便、更衣、洗浴、书写等)、游戏、体育运动等,都有利于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适应功能。
(4)物理治疗
通过肢体被动活动和主动训练,促使患儿感知觉和运动能力的发展,根据患儿对外界的反应情况调整训练方式,逐步缓解紧张,促发主动运动的能力。
(5)生活指导
智力障碍患儿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为他们建立良好的生长环境,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节奏,规则的进食及排便规律,改善行为能力。生活指导除了确立良好的生活节奏,还要指导儿童形成良好正确的生活习惯,包括指导家长帮助儿童的正确方法。
为家长提供一些基本的行为训练技术包括行为正面强化技术、惩罚、塑造、提高、淡化等技术。创建家长沟通互动的平台,家长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并实践各种技术,接受建设性的反馈,专业人员也能够随着他们技能的进步而进行相应指导,从而为家庭提供技术和心理支持。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儿童智力障碍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