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实际年龄大于骨龄这个范围内,孩子身高轻轻松松突破185cm。孩子的身高一直是许多父母的担忧。每当同龄的孩子聚在一起时,父母总是不可避免地和别人的孩子比较。那么,孩子身高的原因是什么呢?医生通常建议在评估生长发育时测量骨龄。什么是骨龄?测量骨龄有麻烦吗?骨龄太大或太小正常吗?今天,西南儿童康复医院一一回答:
骨龄是指儿童的骨骼发育水平。许多父母错误地认为测量骨龄非常麻烦。事实上,他们只需要配合完成左腕关节正位x光片的拍摄。拍摄骨龄片后,医生通常会根据简单的计数法、图谱法、评分法或计算机骨龄评分系统进行评估(G-P图谱法和TW3评分法是目前常用的)。
一般来说,儿童的年龄和骨龄相对接近,年龄增加1岁,骨龄增加1岁。然而,受疾病或其他因素的影响,骨龄和年龄之间存在差异,称为骨龄差。
骨龄大于1岁,但不超过2岁,骨龄小于1岁,但不超过2岁。如果孩子的骨龄差为±1岁,身高正常,你可以放松,在日常生活中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
2岁以上骨龄提前,2岁以下骨龄延迟。这就要求专业医生对性早熟、甲状腺功能异常、肾上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进行综合评估。
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之前,男孩在9岁之前有第二性征的异常发育疾病。主要表现为8岁前女孩乳房发育,9岁前男孩睾丸增大。从性早熟的定义可以看出,第二性征是提前诊断为性早熟,而不是骨龄。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有性早熟,青春期进展迅速,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疾病,肥胖女孩等,需要综合检查才能诊断。骨龄提前,如果儿童的身高没有达到骨龄对应的身高,这意味着儿童的骨骺会提前闭合,成年后的身高会受损,导致成年后的身高不理想。
矮小症的定义是指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平均身高的两个标准差或第3百分位。当孩子2~3年的裤子不短时,他的身高是班上矮的前五名。当他总是坐在班上的第一排,或者他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矮小症时,他应该警惕矮小症。
许多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很矮,但事实并非如此。生长激素缺乏、特发性短、甲状腺功能减退、胎儿年龄以下、肝肾疾病、心脏病等疾病可能导致骨龄延迟。因此,有必要充分检查是晚期生长还是其他因素,以找出原因。
骨骺线,骨骺与干骺端之间的软骨,在儿童x光片上表现为较宽的透光带。对于不同的儿童,骨骺线的闭合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女孩通常早点关闭,一般在12~16岁左右,有些在14岁左右;男孩通常晚,16~18岁,有些可能晚。
有些父母认为骨龄监测是如此重要,可以让孩子每年都做一次骨龄检查。其实不用,从出生到成长,每个孩子的成长发育都是有规律的、可持续的、动态的。细心的父母可以监测孩子的身高和体重,以判断孩子的成长发育是否偏离正常曲线。骨龄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的一种手段,但并非每个儿童都必须测量骨龄。经专业医生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身高、体重或其他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无需测量骨龄。
骨龄监测通常用于评估偏离生长发育的儿童。如果你的孩子的身高是班上矮的五个或高的五个,轻的五个或重的五个,建议在内分泌(生长发育)门诊进行综合检查和评估。通过骨龄测量,医生对儿童是否患有相关疾病进行初步诊断,然后提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骨龄过大是儿童身高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父母必须从生活习惯的各个方面预防和控制骨龄过大。不幸的是,如果骨龄过大,请在医生的建议下控制骨龄,以避免骨龄的快速增长,降低生长潜力。更多关于“孩子实际年龄大于骨龄这个范围内,孩子身高轻轻松松突破185cm”的相关疑问,你可以在线咨询我们的值班老师,获取针对性的分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