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后,宝宝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大人的心,吃喝拉撒睡,哪一个问题,父母都在受苦。以孩子的身高为例。有些人担心孩子的遗传基因不会长高,有些人担心孩子的营养过剩会影响骨龄。无一例外,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长高,先天获得身高优势。
那么,你知道你的宝宝有多高吗?
宝宝的身高水平是否达标,对比这张表,一眼就能看出来。
卫生部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部公布的《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考标准》。
例如,一个五岁半的男孩身高标准值为114.7厘米。由于个体差异、生活环境和遗传基因的影响,儿童身高在105.9厘米到123.8厘米之间是正常的,即-2SD~+2SD之间符合身高增长趋势(SD指数学标准差)。
然而,如果身高低于-3SD,则表明身高发育迟缓,但高于+3SD表明儿童身高发育早,骨骺提前闭合。他们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早发现早干预效果更好。
误区1:父母高,孩子高;父母矮,孩子矮
事实上,这并不一定是真的。我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这样的反例。此外,虽然身高与遗传基因有关,但遗传基因不能100%决定儿童的身高。遗传基因只决定儿童的身高范围。上下限之间有8厘米的偏差,如160厘米~168厘米。
如果孩子的身高接近遗传范围的上限,身高可能比父母高,结果更理想;但如果孩子的身高接近遗传范围的下限,身高可能相对较短,不理想。
互联网上也有一个公式来预测孩子未来的身高,这是不可信的,因为这是统计的结果,它忽略了遗传事故的因素,所以这只是一个粗略的预测。
误区2:晚长的孩子更高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听到我的父母说:谁很早就长大了,结果初中身高超过1.6米(男孩),谁长大了,结果上了大学。所以早长不如晚长,晚长的孩子更高。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还有人坚信。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迟长?
①骨龄落后2岁以上;
②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正常;
③家族有非营养性晚长史,满足这三项可能是晚长。
否则,如果孩子的骨龄与年龄相同,但身高低于标准值,则应排除晚长的可能性,而可能是身高发育迟缓。
此外,即使儿童的身高符合晚期生长的条件,骨龄发育的落后也不容低估,也需要注意。一旦后期儿童的生长率低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身高发育也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换句话说,夫妻共同决定孩子70%的身高。事实上,身高的生长取决于骨骼的新生长,骨骺的生长受内分泌系统的控制。控制身高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是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其次是营养、运动、疾病等。
因此,如果你想让你的宝宝长得高,但没有先天优势,你应该从饮食、睡眠、心理、运动等后天因素入手,特别是在儿童身高发育的关键时期,抓住机会让孩子的身高再次发展。
第一个身高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婴儿期,也是孩子一生中身高发育最快的时期。
第二个身高发育的关键时期是青春期。这是儿童身高塑造前的终点冲刺。女孩的青春期约为10~12岁,男孩的青春期约为12~14岁。在青春期,儿童的身高将出现突然增加的小高峰。
因此,在这两个特殊时期,父母应该确保孩子有足够的睡眠,不要错过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晚上10-11点,早上6-7点);此外,科学的运动、均衡的营养和平和的心理状态将充分发挥决定身高发育水平的30%因素。最后,作为家长,一旦发现宝宝身高发育异常,需要及时到专科医院检查,才能对症治疗。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长高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